sitemap·商情RSS源·RSS源·手机版·服务介绍·投稿中心·收藏本站· 设为首页·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
行业资讯

  • 行业资讯
  • 买卖招商
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资讯>正文

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5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

2025-10-15 12:00:44来源: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作者: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
 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、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的重要措施,通过防治关口前移,有效降低初始病虫基数,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压力。各地要切实抓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苗期病虫害防控,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。
  目标任务
  2025年全国冬小麦药剂拌种覆盖率力争保持在95%以上。其中,西南、西北、汉水流域等小麦条锈菌越冬、越夏菌源区,黄淮、华北、陕西关中等茎基腐病、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重发区,力争做到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、杜绝“白籽下种”。
  防控对象
  根据病虫害监测结果确定重点防控对象。黄淮海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根腐病、白粉病、黄花叶病毒病、孢囊线虫病、麦蚜、麦蜘蛛、地下害虫等病虫。长江中下游麦区重点防控纹枯病、白粉病、黑穗病、麦蚜、麦蜘蛛、灰飞虱等病虫,关注茎基腐病。华北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全蚀病、孢囊线虫病、麦蚜、麦蜘蛛等病虫。西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、茎基腐病、黄矮病、雪霉叶枯病(新疆地区)、麦蚜、麦蜘蛛等病虫。西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和麦蜘蛛等病虫。
  技术措施
  (一)种植抗(耐)性品种。明确区域资源禀赋、主要病虫发生规律,优化抗(耐)性优良品种布局。黄淮、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,西北、西南等条锈菌越夏、越冬和冬繁区,长江中下游、黄淮、华北等小麦赤霉病发生区,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常发区、新发区,针对相应病害选择抗(耐)性品种。
  (二)抓好抗逆壮苗栽培。深翻灭茬。加强播前田间管理,提高前茬作物秸秆粉碎细度,每2?3年深翻(20?30cm)1次土壤,有条件地区可施用有机肥、秸秆腐熟剂等加速秸秆腐解,降低田间菌源量及病虫侵染。田间镇压。播后苗前科学开展田间镇压,防止小麦旺长,或因根系悬空而加重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纹枯病、孢囊线虫病以及干旱和冻害发生。适期晚播。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蚜虫等病虫发生时期和秋播期天气情况,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期,并根据晚播天数加大用种量,保障基本苗数,延缓冬前病虫侵染。
  (三)实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。因地制宜、分区分类开展拌种或包衣。对茎基腐病选用含有三氟吡啶胺、丙硫菌唑、咯菌腈、苯醚甲环唑、灭菌唑、吡唑醚菌酯等成分的化学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;对纹枯病选用含有苯醚甲环唑、咯菌腈、噻呋酰胺、戊唑醇、氟唑菌苯胺等成分的化学药剂,或含有井冈霉素、木霉菌、多粘类芽孢杆菌等成分的生物菌剂,进行拌种或包衣;全蚀病、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区,采用苯醚甲环唑、硅噻菌胺、咯菌腈等药剂拌种或包衣。条锈病越夏、冬繁区及其周边麦区,采用丙硫菌唑以及其他三唑类药剂开展拌种或包衣,同时兼治苗期白粉病和黑穗病。地下害虫、苗期蚜虫发生区,选用噻虫嗪、噻虫胺、毒死蜱、辛硫磷、呋虫胺、吡虫啉等药剂拌种或包衣。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区,合理复配或选用二元、三元复配种衣剂,可添加含芸苔素内酯、氨基寡糖素、免疫激活蛋白、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免疫诱抗剂,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、抗逆性。
  (四)加强秋苗病虫防治。针对小麦苗期条锈病,在发病初期实行“发现一点、防治一片”的防治原则,选择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(丙硫菌唑、氟环唑、粉唑醇、己唑醇、丙环唑等)等成分的化学药剂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生物农药,开展喷雾防治,兼治白粉病;对茎基腐病、纹枯病早发重发田块,选择丙硫菌唑、氰烯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、苯醚甲环唑、噻呋酰胺等药剂开展防治,要尽量喷施在小麦茎基部,控制前期病害蔓延;苗蚜重发区,在拌种预防的基础上,选用吡蚜酮、抗蚜威、氟啶虫酰胺、联苯菊酯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、绿僵菌、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控,防止蚜虫传播小麦黄矮病等病毒病;麦蜘蛛发生区,选用阿维菌素、联苯菊酯等药剂开展防治。
  有关要求
  各地要提前谋划,及早开展拌种药剂、设备等相关物资的准备工作,抢抓农时组织开展拌种工作;及时开展小麦秋冬季病虫监测,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,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,及时组织防控行动,对于条锈病常发早发区,做到带药侦查、达标防治。发挥专家指导作用,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秋播拌种技术,以种粮大户为重点,辐射带动小散户,全面提高农民秋播拌种和病虫害防控主动性,确保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稳步有序开展。

特别声明

  1. 1.本文为自媒体、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,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。
  2. 2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金农农药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金农农药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金农农药网”。违反上述条款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3. 3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网站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4. 4.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。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,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  5. 5.友情提醒:网上交易有风险,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,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,异地交易请多学、多看、多问、多了解,网上骗术多种多样,谨防上当受骗!
  6. 6.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,仅供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7. 7.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、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,联系方式:编辑部电话:0451-88003358 电子信箱:info@jinnong.cn(系统自动保留7天)
委托询单 我要求购>
农药交易
热文TOP10
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5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