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标题: | 秧苗期的水稻立枯病绵腐病怎么防治 | 信息类型: | 供应信息 |
信息编码: | 1751693064.shtml | 发布日期: | 2021/06/10 11:17:51 |
绵腐病 绵腐病多发生于水稻秧苗期,播种后1周内即可发生。初期从颖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,并向四周长出呈放射状的白色絮状菌丝,以后因泥土、藻类黏附或氧化铁沉淀而呈泥土色、绿褐色或锈色。初发病时秧田中零星点片出现。 绵腐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或水中,营腐生生活,寄生性弱。当秧苗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较易受其侵染危害。立枯病 水稻苗立枯病症状较为复杂,随着发病早晚、环境条件、病原菌种类的不同而异。常见的有: ①幼芽基腐:出土前芽或根变褐、扭曲,种子颖壳裂口处或幼芽基部产生绒毛状霉层,呈白色、粉红色、橙色(镰刀菌)或橄榄色。 ②立针基腐:多发生于立针至2叶期。病苗心叶枯黄,基部变褐,有时叶鞘上有褐斑;根断续坏死,变黄褐色,种子与茎交界处有毒层,多数茎基腐烂,易折断。此病在秧床上常成片成簇发生。 ③黄枯: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。秧苗叶尖不吐水,并逐渐萎蔫黄枯,心叶卷曲。初期茎基不腐烂,根毛稀少呈褐色,易连根拔起。苗床成片发生或出现于青枯苗周围,色泽介于青黄之间,具传染性,病区能不断扩大。 ④青枯: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。病苗先不吐水,后突然打卷青死,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柳叶状,呈青灰色。初期茎基不腐烂,根变暗,用手提苗,可连根拔出。登记证号:农肥(2018)准字(11755)号执行标准:NY1106-2010技术指标:腐殖酸≥3.0g/L         N+P2+O2+K2O≥20g/L防治用药方案:药剂防治关键是早防早治,以防为主,用救根护苗组合2套+菌九福+苗床病害120一起兑水早晨或者傍晚喷药于发病区和周边进行喷雾,慢走细喷发病区多喷,施药后用微生物刺激素洗一下苗床使药液能抵达根部效果才好,洗苗水量不宜过多,根据苗床病情可以增加药量。如果上述的方法不适合你遇到的情况而自己没有好的方法,建议您及时联系我们根据您遇到的情况进行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。
以上信息由河南菌莱土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,本网站仅提供存储空间
企业名称: | 河南菌莱土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联系地址: |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59号居易摩根中心16层 |
联系人: | 苏经理(男) | 联系电话: | 13592592091 |